时间仓促,不足请见谅……
团购的发展
对于团购来说,起初Groupon团购通过单一产品打造爆款,给予消费者一定的折扣。后来引入国内的时候,各家大打价格战,团购价格一度2-3折。受于地域的影响,单一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求,团购的东西地点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人,因此多产品的团购逐渐成为了趋势。现如今团购已成为一种常态,对于用户来说,提供了更便捷的付款方式和服务,现由美团、糯米、大众点评三分天下。此时的折扣优惠已经在8-9折。对于商家来说,通过团购打造口碑,让小店有着更多的曝光机会。但随着团购的发展,问题也随之而来,由于团购价格和商家会员卡优惠相近,并且随着扫微信二维码的普及,商家拉会员有着越来越大的可能。目前来说,团购开始趋于理性,越来越多人会在权衡各种优惠之后做出选择。另外一个问题在于,30-50岁用户如何使用团购?这部分人往往是成功人士,不屑于团购,或者是不会使用、不想使用。
体验是客户所感受到的一切
由于了解不深,在此只谈客户端的用户体验:
UI来说,整个界面不够简洁明了。消息推送来说,有点像人人小秘书,用户点击率并不高,但是体验不够好。并且在券比较多的情况下,WP版的有距到期还有多少天,而安卓版的没有。并且我也抢到了相当多的一元秒杀券(由于客户端秒杀机制问题)。
点评的优势与重点
点评优势在于有着优质的商家信息评价,而目前的重点在于O2O闭环,通过在线订座、搜搜地图搜索路线、滴滴打车出行、微信支付。
自媒体与点评
西安老妖算是有着不错影响力的吃货,比如我想吃饺子,能通过老妖的微信平台找到好吃的饺子馆,当然,我为了一顿好吃的饺子,是不在乎距离的。而大众点评主要在于优质的用户评论,对比周围的商家评价,再看看要不要吃饺子,可能觉得这家包子评价更高,选择吃包子。对于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,显然前者有着更好的体验,全城的好吃的总会比某个地域多一些。从购物的角度来看,购物由团购演进为中立消费决策平台,提供最真实的低价信息给用户。那么,自媒体一定程度上在做“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决策平台”。
为什么要有故事?
对于商家来说,比如一个披萨,用着最好的油,最好的料,做出一个有逼格的披萨。但是对于用户来说,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披萨。商家的这种唯物主义与消费者唯心主义本来就是有着冲突的。
如何打造点评的爆款?
1.新浪微博曾经通过名人效应来吸引用户,点评可以通过名店的独家合作(让利给商家)从而获取口碑效应。当然,对于这样的精品来说都应该有着自己所坚持的理念,背后的艰辛故事(诸如店长的创业路,坚持的理念等)做一个有逼格的店。
2.屌丝店(在小巷或者高楼但是特别好吃的店)通过对店的历史的介绍,做一个小而美的故事,做个小清新。
订座在团购前
如果我订座的同时可以享受团购的优惠,那团购的必要性就减少了,订座的关键在于与商家信息的同步。
那~在订座之前呢?外卖?
如果回归吃的本质来说,我们每天都要吃饭,但是吃饱不再是目的,越来越多人希望吃好。但是对于外卖,从现有运输条件和技术条件来说,做不到可以吃得更好,海底捞外卖也仅仅是为了完善服务的闭环而已。外卖缺点也是相当明显,没有餐厅的服务,很多时候还是很难吃得爽的。对于烤肉,需要一分钟之内端上餐桌的,不论外卖怎么改善,都无法做到与在店吃的口味相同,现做的菜品也是比外卖好很多。所以,外卖更适合一些上班族,宅男宅女解决肚子饿的问题。
我要猜到你吃什么?
如果我告诉你我今天的行程:学校——钟楼——小寨,假如你用地图搜索过相应的路线,如果会有这样的数据:
80%的人会在搜完学校——钟楼路线后,选择去钟楼饭店(地图数据+团购数据)。
60%的人会在钟楼附近搜钟楼饭店。
30%的人在去过钟楼饭店后,又来了第二次。
那么对于商家的数据分析(每天大概多少客户,回头率多少,在某地第一选择的饭店是什么,走这条路线最适合在哪些地方吃饭……)来给用户推荐好的商家,也是不错的。
套餐,让点菜更简单
很多用户不知道要点什么菜,如果由网友进行推荐套餐(搭配合理、价格适宜)会怎么样呢?
比如这套餐适合3个人吃,这套餐适合5个人吃,大概多少钱,解决很多用户点菜问题。
吃货路线
定期举办吃货路线图(为什么是这几家店?这几家店背后有什么故事?有什么必点的菜?)完成路线后给一定奖励,当然,如果这几家店都是饺子店,那么对比出的优质评价就很明显了。